腦洞大開!微軟告訴你未來生活如何裝逼
這些我們看到的到卻摸不到的東西,會慢慢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地讓我們的“無法接受”變成“習以為常”。
0
科客點評:看這種未來生活是不是總是樂此不疲?做做白日夢也好嘛。
看完微軟 2015《未來愿景》的概念視頻,大家是不是已經被未來的世界弄的天旋地轉了呢?上一篇文章我們分析了 09 年的《未來愿景》視頻中已經實現了哪些內容,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2015 年的《未來愿景》中會出現哪些新奇、有趣但又極有可能實現的科學技術和趨勢。放在今天,我們暫且叫它們黑科技好了。
COWORK 聯合辦公環境
在 2015 年的《未來愿景》視頻中(下稱“視頻”),女主人公在臺北逛街,突然得知自己已經獲得參加一個海底藻類種植項目的機會,它的智能手環顯示了這一條信息之后,女主人公為了參加這一項目的工作,果斷地拋棄了身邊的閨蜜,一個人騎著自行車來到了一個叫做“COWORK”的場所。在這個場所里,每個人獨占一個辦公桌,可以租用 1 天、2 天、5 天或一周。這個辦公桌是公用的辦公設備,但是因為它是一個可觸摸的大屏幕設備,所有的內容都是根據使用者來同步設定的。
這樣的設計,可以最大化辦公用具的效率同時還不會干擾到每個人的工作。我們注意到,視頻中女主人公來到 COWORK 聯合辦公空間的時候已經是夜晚,但也注意到此時的 COWORK 還是很多人,有人在辦公,有人在交流。為了避免找不到辦公位的問題,COWORK 是可以在線預約的。
此外,我們還發現,女主人公在 COWORK 辦公的時候會帶上一對藍牙耳機,它可以顯示藍色和橙色(或更多)顏色,可以檢測心率和血壓。根據使用者的狀態和工作進度,COWORK 的辦公桌會自動判斷使用者是否進入了工作狀態,如果進入了狀態便會將辦公空間調整為“DO NOT DISTURB(請勿打擾)”的模式,藍牙耳機的顏色由藍色變為橙色。這樣一來,別人就可以看到使用者的狀態,不會打擾到他們。
可調節的桌椅、可同步的內容、可預定的位置,讓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擁有一如往常的辦公環境。這或許就是以后移動辦公的趨勢之一,即便是外出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也不必擔心,因為總可以在 COWORK 中租到一個辦公位,體驗和辦公室一樣的辦公環境。
LBS無處不在
LBS,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的意思。根據用戶現在所處的地理位置,服務提供商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在視頻中,女主人公不知道為什么要在泥地里開著四驅越野車前往一個很高端的鄉下茶館喝下午茶(神經?。。?。坐下之后,她放在桌子上的平板電腦便提示“下午茶時間”,輕掃這個按鈕進入茶館的菜單界面,可以看到這個在水稻田旁邊的茶館里可以提供:功夫茶、果汁等飲品和茶點。女主點了一壺烏龍茶,整個點餐過程沒有服務生,無人指導,甚至都沒有人收錢。過了一會,一個男服務生端著烏龍茶來了。這是女主人公和這家餐館唯一的對話。
現在,LBS 服務已經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相當多的便利。打開生活類應用程序,比如美團、拉手、大眾點評等,便可以根據用戶所處的位置來提供周圍的打折商鋪、餐廳信息;打開微信、陌陌等社交應用,還可以查看身邊的人來交流;導航類應用更是可以利用 GPS 或基站信號來提供非常精確的導航服務,方便我們的出行。
然而 LBS 仍存在許多問題,比如過度依賴室外信號、需要應用程序輔助等。至今為止,我們還是沒有看到一款令人滿意的室內導航軟件出現,因為室內收不到 GPS 信號,而無線信號基站的精度又不足以用來室內導航。而且,如果想要使用 LSB 應用,必須下載特定的應用程序,比如想要打折購物,就得下載此類應用程序,順著應用程序提供的信息來 Shopping,而不是我們設定好 Shopping 的路線之后,走到一家服裝店門口便提示我們“這家店的滑板鞋打折打折!”,即:沒有統一的 LBS 整合資源。
可穿戴設備:真正美觀與實用
現在的可穿戴設備都是些什么鬼?就算是 Apple Watch、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也只是能換表盤、換腕帶而已。不僅美觀達不到標準,用來炫耀的作用還大過實用性。
視頻中,智能手機這種設備已經消失,整個視頻都看不到手機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具備手機功能的可穿戴計算設備:腕帶。這款設備具備了移動計算設備和可穿戴設備兩種功能,戴在手腕上,可以根據用戶自己的選擇變換壁紙顏色,可以拆成 2 個手環,但都具備通訊能力,當有來電或通知的時候,它會用圖案、聲音和震動來進行提醒。以前的可穿戴設備需要用戶雙手操作,即一只手配搭,另外一只手的手指觸摸。視頻中這個不知道名字的可穿戴設備可以完成單手操作,通過識別大拇指動作牽動的手腕肌肉運動來進行點觸操作,通過旋轉手腕來完成上下滑動操作。把它從手上拿下來之后,強制掰直,就是一個智能手機。因為這款設備中有 NFC 功能,也可以當成是一個鑰匙或身份識別設備,例如,女主人公進入 COWORK 聯合辦公空間的時候就用的它進行開門,也用它來啟動 COWORK 的辦公桌、同步信息。
可穿戴設備功能的整合是一個趨勢。就拿智能手環來說,以前的智能手環沒有屏幕,現在的高端手環都標配一塊長方形的屏幕;以前的智能手環只能計步數,現在的智能手環,比如 Microsoft Band 里可以塞滿 10 個傳感器,能提供心率、地理位置、氣壓、體溫、光線、紫外線等等信息。Android Wear、Apple Watch 智能手表更可以在手機的配合下完成更多復雜的任務,其功能遠遠超過“看時間”和“美觀”這兩個功能。
個性化是人們滿足了功能的需求之后提出的更高層次的需求。于是乎有了手機壁紙,有了手機殼,有了個性鈴聲??梢灶A見,在可穿戴設備功能達到市場的普遍要求之后,便會有人在個性化上對產品提出更多需求。視頻中的這款設備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它是多款功能完善的設備的結合體,同時又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AR/VR,那些看得見卻摸不到的東西
在今年的 WMC 大會上,HTC 聯合 Valve 公司發布了 Vive 可穿戴虛擬現實頭盔。這就意味著 Valve 的 Steam 游戲平臺開始支持虛擬現實技術,玩家帶上虛擬現實頭盔就可以體驗如臨其境版的游戲體驗。1 月份,微軟發布 HoloLens 全息投影眼鏡的時候,許多人看到宣傳片,都覺得“微軟自己的坑還沒填完又挖了一個大坑”,不過宣傳片完了之后就展示的真機讓人們相信這款設備的確能夠具備這樣的功能,甚至被贊為“黑科技”。
無論是虛擬現實還是增強現實,在技術的進步下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距離宣傳片里的這些內容還有很長一段距離?,F在的技術,必須佩戴一個屏幕才能將虛擬的內容投影出來,而視頻中則出現了不需要屏幕就可以顯示。
然而,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多應用,通過云計算、4/5G 網絡以及多種傳感器,佩戴者可以獲得所有物體的虛擬信息。比如視頻中水下藻類樣本檢測的場景,在增強現實技術的協助下,佩戴者可以按照設定的路線來查看植物,可以立刻獲得植物的生長狀況、新增魚類的品種信息等;另一個場景,女主人公用手在茶幾上模擬藻類種植的密度并進行測算,放在以前,只有《鋼鐵俠》里才會有這樣的場景。待到這些技術普及之后,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更多,比如行走在路上可以獲得投影在路面上的導航路線,進入書店可以指引我們去某一本書所在的展示柜,根據購物清單推薦最佳的超市行走路線。
這些我們看到的到卻摸不到的東西,會慢慢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地讓我們的“無法接受”變成“習以為常”。(tech2ipo)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
三浦春
概念的東西吧,瞎期待。
泰羅
卷尺形的嗎?點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