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加速沒落,運營商不轉型待何時?
除夕短信峰值同比跌三成,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網業務量激增,這預示著短信息退出歷史舞臺的大限不遠了。
0
科客點評:運營商不思進取大家都習慣了,今年還碰上社交軟件的搶紅包大潮,還不到當頭棒喝的時候嗎?
(圖片來源網絡)
據中國電信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除夕短信峰值業務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97%;而中國聯通除夕當日的短信業務量為10.7億條,同比也呈現下滑態勢;擁有8億多用戶數的中國移動,雖然截至目前尚未公布除夕或春節假期的短信業務量,但大多數研究機構調研預測,短信息業務量的下滑已在所難免。
值得注意的是,對短信息業務來說,除夕及春節向來是“旺季”,因為幾乎每個手機用戶都會發送拜年祝福,因此這個時期的數據是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或者說,勢微的短信原本還指望春節期間打個翻身仗,而今年顯然這一愿望要落空了。
曾給電信運營商帶來豐厚盈收的短信息早已在走下坡路,近兩年間的沒落速度更是在加快。2014年春節放假期間,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短信發送量累計達到182.1億條,首次出現大幅下滑,同比降幅為41.57%。而除夕當日發送量達到110.4億條,同比也下降了8%。2015年春節期間的統計數據尚未發布,但這一數字恐怕也不會樂觀。
充當運營商短信息業務“第一殺手”的自然要數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網應用。除夕當日,騰訊微信團隊交出的成績是:微信收發信息總量是143億次,微信朋友圈信息總量是2.6億次。
對于這一數據,相信大多數手機用戶也深有體會,將通過手機短信發送的短信數量和通過社交軟件發送的短信數量一對比便可知。對于手機用戶,尤其是智能手機用戶,傳統的群發手機短信或者發送一對一、點對點拜年短信的方式已顯得不合時宜,許多用戶更大規模地向微信、手機QQ、微博等社交平臺轉移,一方面較為便捷,另一方面在WiFi網絡下,不必花費短信費用。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撥手機用戶大多也是前幾年使用短信拜年的主流群體。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今年在騰訊與阿里巴巴兩大互聯網巨頭的春節紅包大戰中,許多企業用戶也借勢營銷,通過發送微信紅包、QQ紅包、微博紅包等為品牌造勢,博取眼球,由此也提升了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活躍度,對運營商短信息的沒落無疑更起了加速作用。
另據騰訊微信團隊發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直播時間段內共搖出5億元紅包,全球“搖一搖”的總次數超過110億次,個人收發紅包總數達10.1億次,超過去年200倍。其中22時34分,搖一搖互動出現峰值,為8.1億次/分鐘,背后龐大的流量不言自明。
不難看出,春節拜年發送祝福的途徑越來越多元化,發紅包和搶紅包、制作拜年視頻、發送語音消息或圖片等等,這使得基于數據網絡的多媒體通訊更勝傳統的短信息一籌。
也無怪乎中國移動計劃要在今年推出融合通信,打造“新消息”,這被業界視為傳統短信息退出歷史舞臺的信號。
短信沒落的同時,運營商的數據流量也呈現大幅增長。除夕當日,北京市移動數據流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24%,其中4G流量占比達到約52%。僅從春節拜年一事上即可看出,電信運營商轉型流量經營已是大勢所趨。(北京商報)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