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vivo:到底什么是音樂手機
vivo的定位是音樂手機,那到底什么才是音樂手機?能放音樂當然不算!科客為你解密。
0
科客點評:科客相信很多人對所謂的“音樂手機”是沒有概念的,我們回顧音樂手機的歷史來思考這個問題。
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會刻意追求太高的音質,畢竟平時聽的也都是流行歌曲,更何況聽音的環境也比較復雜。實際上,對他們來說音樂更是一個時尚元素。
如今的智能手機用戶可能很少去關心自己的手機是否“支持音樂功能”,因為所有的手機都能夠“播放音樂”,但這就是音樂手機了嗎?這里我們就不禁要問,當我們談論音樂手機的時候,我們到底是在談什么?這可能就要從十幾年以前的功能機時代說起了。
在功能機時代,音樂手機作為一個品類的存在毫無疑義。在手機鈴音連和弦都沒有實現時,用戶對于音樂手機的基本要求屬于“溫飽”型的,惟一的要求就是能放歌!不在乎那漫長的曲目導入過程、復雜的音頻轉換,就是想聽個響就成。于是西門子6688在世紀初得到了追捧,原因無非就是支持存儲卡、支持MP3格式,那32MB“海量”存儲卡支持,真是讓人喜大普奔啊。
可以說,早期的音樂手機的發展,實際上是可用性層面上的逐漸完善,比如3.5mm耳機接口的支持、引入真正的大容量存儲空間、提供功能完備的播放器……堪稱里程碑的集大成者,是2006年諾基亞推出的N91。它內置有4GB微硬盤,提供3.5mm耳機支持。不得不提的是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實體播放控制鍵和耳機線控,這在如今的智能手機上已經逐漸被遺忘了。
但是在如今這個千機一面的大屏智能手機時代來說,以上這些“可用性”特性都已成為手機的標準配置,要給自己的產品冠上“音樂手機”名號,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有資格。所以如今的“音樂手機”門檻也隨之提升,大家都有的功能已經不能作為賣點,必須把產品在音樂方面的差異化做出來。
對于“音樂手機”來說,本職工作其實應著眼于音質提升,這種拼硬功夫的流派屬于實誠型。給手機堆上獨立的CODEC、強力的運放、更高端的耳機……還要在調校上花費大量心力,導致研發成本和硬件成本都會提高,但是這樣才能留住真正的音樂愛好者。比如vivo X5系列,除采用獨立的Codec、DAC外,還集成了用于卡拉OK的芯片Yamaha YSS205。再比如采用OPA2604運放的錘子T1和vivo Xplay 3S在這方面也是蠻拼的,錘子甚至還請來了張亞東和左小祖咒進行調音。而新近發布的魅族MX4 Pro則采用了ES9018K2M數字轉化芯片以及OPA1612運放芯片,并搭配了魅族獨家開發的全對稱無源濾波技術。總之一句話,當下的發燒級音樂手機領域,是屬于國產手機的。
但是手機作為通用性產品,其實所以之前HTC搭載Beats技術和相應耳機的系列產品,也擁有讓普通用戶信服的“音樂手機”標簽。
對于音樂,其實更是一種感性體驗,一些“旁門左道”也很受歡迎。在這方面,索尼愛立信時代的產品帶來很多創新,甚至一直沿用到現在的索尼手機。在我的印象里,最早引入聽歌識曲功能的就是索尼愛立信了,還有將音樂自動分類為憂郁、歡快、動感、舒緩的情感體驗也頗新奇。索尼作為Walkman的發明者,在手機的音樂功能中大有可圈可點之處。
總之對于智能手機來說,應用上的創新都很容易復制,只有高保真的音質無法由消費者自行解決,所以對于這方面有追求的同學,在討論音樂手機時的永恒話題恐怕還是音質。(DNA.yoka)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