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VS微信:兩“微”大戰史
微博與微信積怨不是一天兩天了。到底是微博反應太慢還是微信發跡太快?
0
(圖片來自網絡)
11月25日,新浪微博運營高層@劉新征 發布了一條微博,內容是他在4月14日寫的一篇文章《為啥要制止推行微信大眾賬號》,而重發原因則是:“舊事重提,提請還在利用微信推廣自己微信公眾賬號的大號們小心,希望小伙伴們還能一起愉快地玩耍,這次先是聚集點殺,然后才是掃射。”
接著,新浪市場營銷官方微博@新浪第一互動 很快就轉發了這條微博,同時表示:
“明天中午12點前如果賬號沒有清除掉公眾賬號的推廣(包括背景圖、粉絲服務后臺、微博正文引導等)將面臨禁言和封號的可能。歡迎相互舉報,鼓勵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私信@微博管理員 即可”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聚集點殺,然后才是掃射”,擦槍走火分分鐘上演。很快,粉絲服務平臺也發布通告稱,所有通過粉服私信群發功能、自動服務、自定義菜單下發二維碼圖片和營銷信息的賬號,都會集中處理,核實后將進行禁言、封號等處理。
雖然這個事件的起點——@劉新征 原微博已被刪除(原因不得而知),但事件已經越演越烈,大家對此次封殺討論紛紛。
微博與微信積怨不是一天兩天了。阿里巴巴曾用5.86億美元收購新浪微博18%的股份,而微信背后的大佬自然是騰訊。早在2013年的時候,淘寶就封殺二維碼,切斷微信接口,之后推出新浪微博淘寶版;同時,微信也做出反應,封殺了淘寶的廣告大號。而就在2014年上半年,兩家也大大出手過,甚至當時有傳聞說微信不允許用戶在微博宣傳公眾號。
結合兩“微”過往,再加上近日微信出手屏蔽阿里的“快的打車”,于是有網友猜測這次封殺事件肯定跟微博背后大佬有關。當然,也有人在思考微博本身的問題,比如微博是否行動晚了:想當年,新浪微博還縱容大V的置頂信息欄中出現“微信”二字,現在想起來,真是養虎為患。還有更多人懷疑,就算微博把微信封殺了,那滿屏的僵尸粉、營銷號以及毫無深度的話題導向真還有救嗎?
2009年新浪微博內測版出現,成為第一家由門戶網站推出的微博,由此,微博正式踏入了主流人群的視野。接下來,騰訊、搜狐、網易等各個門戶網站的微博猶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但由于新浪搶占了先機,為當時中國網友討論公共話題提供了空間,因此其他微博紛紛落敗,微博只有新浪家獨大。就算現在,只要提到微博,大家便默認是新浪微博。哪怕微博在中國就要死了,人們也只會在乎新浪微博死沒死。近日騰訊放棄微博業務,又有幾個人在乎?
總而言之,根據@劉新征 的文章,微博此次封殺出發點很有情懷,“重視作者/傳達者/閱覽者的感受”。可是具體效果到底怎么樣,微博能不能借此保住其“立命之本——媒體”就只能靠時間來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