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要做耳機?又是搶頭條的節奏
搖滾音樂人汪峰說,他從沒想過頭條,但很早就想做耳機。汪峰說,耳機的品牌叫“Fiil”,一個生造的英文詞。中文名未定。英文“fill”和“feel”的諧音聯合體。
0
科客點評:汪峰還真是沒閑過,每隔一段時間總能霸上頭條。
搖滾音樂人汪峰說,他從沒想過頭條,但很早就想做耳機。
汪峰說,“我視之為另外一個重大的作品,對它的投入就像寫《晚安北京》這首歌或者鳥巢音樂會一樣,它一定會很棒。圍繞在它身邊的,是最杰出的一群產品人。”
汪峰說,耳機的品牌叫“Fiil”,一個生造的英文詞。中文名未定。英文“fill”和“feel”的諧音聯合體。汪峰對這個名字非常滿意,“它打通了I和L的差別,可以有很多字形上的變化,印在耳機上的Fiil更顯眼。有意思的是,它第一個字母是F,也是峰的第一個字母。”
汪峰回憶,做一款耳機的念頭由來已久。去年8月,汪峰鳥巢演唱會之后,汪峰的老友吳世春發來微信,問他有沒有興趣做一款獨立品牌的耳機。
吳世春是著名的天使投資人,早年在華為短暫停留,2000年參與百度早期創業,2006年創立酷訊網,2009年成為天使投資人,先后投資了唱吧、玩蟹科技、趣分期、美麗說、蜜芽寶貝等上百家創業公司,尤其是玩蟹科技的投資,創造了1800倍回報的“天使神話”。
汪峰和吳世春探討之后,覺得玩“明星代言模式”肯定不行,這個模式天生就沒做大的可能,吳世春說,“要做,你必須大股東是董事長,我們跟著投。”
汪峰也非常贊同,“這個辦法很合乎創業游戲規則,如果我僅僅是代言,那就簡單了,發個微博站個臺。我不會像現在這么勞力上心。”
于是,汪峰不僅僅在這個項目初始階段真金白銀投了幾百萬美元,還親自掌控產品方向。據汪峰介紹,在運作Fiil耳機的公司里面,汪峰按照出資額和影響力雙重作價,最終,汪峰占股接近四成,名副其實第一大股東。
汪峰告訴記者,“我有影響力,也懂音效。但是做耳機要依賴科技界,我認識的人有限,這就需要吳世春等投資人的推薦。”不過,當吳世春等投資人向汪峰提供了一個團隊名單,供其參考,汪峰看了,覺得這事比此前預估得還要大。
操盤組局,吳世春、李一男前線搭建團隊
名單中的第一個人物,是彭錦洲。
彭錦洲是老華為人,1993年就進入華為,后隨李一男出來創辦港灣,2006年回歸華為,隨后參與華為榮耀事業部的創立。不久前離職,離職前是華為榮耀業務副總裁,榮耀體系內的二號人物,主管銷售,也被公認為“榮耀奇跡”最重要的功臣——2014年,榮耀手機實現了1億美金到20多億美金的銷售增長,被稱為“榮耀奇跡”。
雖然汪峰認為自己在耳機的外觀設計、音效把握、品牌號召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但畢竟他是個藝人,沒有“操盤”商業機構的經驗,他需要彭錦洲的創業老兵來“輔佐”。經過和其他投資人的短暫磋商,確定彭錦洲將以CEO的身份進入汪峰團隊。
彭錦洲說,他是經吳世春、李一男介紹,認識汪峰的。同普羅大眾一樣,一開始,他對汪峰的認識僅限于“春天里”、“上不了頭條”、“半壁江山”以及章子怡。
設計的兩個觀點:“倒推法”和“有深度的叛逆”
汪峰說,“我對音效要求非常苛刻,但這些人讓我很驚訝。他們給了我幾個國外專業品牌的耳機,并承諾,Fiil的音質音效不會低于這個水平。我一聽,沒問題,絕對可以過關,在聲音這一塊,專業性是絕對保障的,這是Fiil耳機最重要的基礎。”
汪峰說,他前期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產品ID設計(Industrial Design)中的外觀部分。汪峰團隊找的都是國際大牌設計公司,最早接觸的是BMW設計中心(上海),選擇著名設計師臺灣人劉傳凱(Carl liu)來主創。
在和劉傳凱的交談中,汪峰談及了關于設計的兩個觀點。一個是“倒推法”,即將耳機的形狀“虛置”起來,讓設計師對耳機的各個基本部分做材料和顏色上的“安排”,確定各個部分單元之后,然后構造整體的耳機形狀。第二個是“有深度的叛逆”,即讓人第一眼就覺得產品是不同的,這是一種“對大眾慣常感受的不服從”,“但絕不是為了顛覆而顛覆,為了反叛而反叛”。
由于BMW設計中心調整了劉傳凱的設計檔期,劉傳凱最終沒有為Fiil耳機做設計。汪峰團隊找到德國著名的DA公司(Design Affairs)。艱苦的溝通之后,DA公司交付的設計令汪峰非常滿意,隨后,Fiil的產品總監楊晨覺得陷入了一場可怕的“色彩災難”。
汪峰說,“在音質沒問題的情況下,購買的理由就是外觀,當然,還有價格。”
汪峰的自白
汪峰告訴記者,“辭掉中央芭蕾舞團鐵飯碗做搖滾的時候,看到非常多的成見和樂隊的不歡而散。”這是一個奇特的景觀,人們一邊不考慮自己的生計,一邊幻想著自己搖滾可以繼續下去。這種分裂使得很多搖滾人被一種單調的歌詞模式所“俘獲”,即“貧窮導致憤怒”模式。汪峰開玩笑:“基本歌詞模式大體一樣, ‘我孤獨,是因為一個姑娘走了。這個姑娘去哪了,是跑別人那去了!為什么跑別人那去了?是因為我沒錢。’”
后來,他堅決簽約華納,“我要有一個基本的生活水準和安心創作的環境。我沒法白天創作自己的詞曲,晚會去酒吧被人點唱。”華納公司提出的條件是,只跟汪峰一個人簽,不希望和樂隊簽。“外國公司有很強的商業契約精神,北京搖滾圈的樂隊極不穩定,一鬧情緒,一會兒鼓手走了,一會兒Bass又走了,頻繁變動對華納殺傷力太大。他們的訴訟法庭只設在香港,他們有現實的顧慮。”
汪峰這一“單飛”引發了非議。汪峰說,“當時我有一個參照,就是崔健。一個寫出《一無所有》的人,這樣的人沒有搖滾精神嗎?老崔和樂隊里面的劉元、艾迪等伙伴,將收入談得清清楚楚,在那個年代,老崔就是用商業的思想來理解他的音樂團隊。隨著對國外樂隊的商業運作了解越來越多,我越來越有譜。”
汪峰認為,“搖滾需要不妥協需要死磕,這沒錯,但需要智慧地死磕。”汪峰可以接受在一些具體的音樂產品上向商業做出有效的調整。最出名的例子是歌曲《怒放的生命》,原本的歌詞充滿著絕望和挑戰,音樂公司給出不同的意見,汪峰接受之后,巧妙地將歌詞改成一首積極的、膾炙人口的歌曲。
一旦商業成功之后,汪峰會有更多的資源和空間來表現出他精神上的豐富性和批判性,“妥協的時候,別人會罵我是最赤裸裸的搖滾商人。當批判性的《信仰在空中飄揚》專輯出來,他們又接著罵,原來你丫是一個分裂的人”。
汪峰的策略就是,必須做更多的探索性的東西,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商業層面,“別人會看不清,說不清”。聲勢浩大的鳥巢音樂會上,線下賣出了2000 多萬的門票。而在線上,汪峰主動同樂視合作,開創了“搖滾O2O模式”。樂視對汪峰的音樂會現場直播,樂視電視的用戶需要付費才能收看,最后,線上收入 300萬。
論及Fiil耳機未來可能的商業模式演化,汪峰說,“第一代產品定義基本完成,Fiil第二代產品會根據流媒體的發展、耳機和運動的結合來設計。”
汪峰透露,他自己的音樂版權在這場版權大戰中價格不錯。他判斷,流媒體向上游的內容端購買版權,在未來,也會和下游的智能播放終端合作開發,只要這家終端公司的力量足夠強。所以,耳機在生態鏈的關系是一種“協作的、被集成的、向智能設備拓展”的關系。
采訪結束前,記者忍不住問,“章子怡對你做耳機這事有什么想法?”汪峰很嚴肅,“她告訴我,這是個特別重要的事,你得做好。”(虎嗅網,原標題《搶頭條 汪峰要做耳機了!》)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
圣戰士羅賓
████████████看 黃 魸 手 機 瀏 覽 噐 咑 幵:275236.c○m 郗蒛資羱!無需下載、直接欣賞,妳嬞鍀!████████████轉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