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開放評論,作死的節奏?
微信公眾號開放評論功能,帶來更開放的、更透明的互聯網環境的同時,也壓制了微信流量入口的主要渠道之一,撿了芝麻掉了西瓜。
0
科客點評:看似越來越開放的微信,其實是越來越封閉。抹去自身特色,擁抱短期盈利,并最終變臃腫。
今天,廣州的天烏黑烏黑的,好像預示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一樣。果不其然,打開微信朋友圈,心中暗暗震驚:微信這是怎么了?
(圖片來源網絡)
所謂的“去中心化”?
這篇在朋友圈瘋傳的微信內測截圖,結合前不久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提到的“微信要去中心化”,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而從改版的內容來看,微信是準備越來越往微博性質靠近了。
訂閱號和服務號的區別在于,一個是針對CRM,一個是針對傳播。把兩者合并,等于為平臺商家提供更多的接口,一個公眾號,能同時兼顧多客服、每日群發消息、即時交互、評論功能,這就違背了當時張小龍提出的做雙號的初衷。一開始,微信公眾平臺只有訂閱號,但是后來發現訂閱號實在無油水可撈,不久后就有了服務號,打著為平臺型商家服務,提供多技術接口菜單功能,還承接人工客服,消息欄置頂等,只要你加V認證還有更多好處。頓時一大批商家涌入,搶占市場先機。但是首批闖入的商家不久后發現上當了,訂閱號只要交錢認證也可以有菜單功能了呢!微信急忙解釋:你們的接口權限更多!好吧,至少我們還是有消息置頂的功能的。
微信不斷強調“用戶體驗第一,拒絕微信營銷”,口號喊得很大聲。實際上用戶看到的是微信廣告位的出現,訂閱號加V每日可推送3次消息……而雙號合并的策略,更是賄賂了商家,傷害了用戶,微信迷失了。
封閉體系被打破,完全開放?
公眾號內容可評論,這一點在公眾號后臺已經核實了。
在公眾號選擇開通這項功能之后,讀者就能夠在文章下面進行評論。操作者在發布文章前可以選擇是否開通評論。前提是,公眾號必須開通微信認證。這也意味著,公眾號讀者除了分享和點贊之外,有了更多的參與方式。張小龍強調“我們是希望建造一個森林,而不是說我們要建造一個自己的宮殿出來。森林是一個環境,能讓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動植物能夠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長,但它們不是我們培育出來的?!?/span>
微信評論功能的開放,預示著微信正準備成為一種互聯網的基礎架構,而不是一個以封閉社交為中心的服務集合。開放公眾號評論功能,消弭了讀者和信息的鴻溝,可以將讀者反饋和文章同步展現。看上去很美好的畫面,問題是,微信的流量入口之一:轉發分享功能,會不會被打壓呢?就好像,當你看到一篇很有評論欲望的文章,由于微信公眾號文章是無法評論的,所以你必須轉發之后才能添加自己的想法。而如果一篇消息有評論功能,那么我還需要再去轉發嗎?
開放評論功能,會帶來更開放的、更透明的互聯網環境,同時,也會壓制了微信流量入口的主要渠道之一,撿了芝麻掉了西瓜。
看似越來越開放的微信,其實是越來越封閉。抹去自身特色,擁抱短期盈利,并最終變臃腫,微信正一步步走向末路。
注:科客網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與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科友
先作死,才知道能不能活
科友
未下定論的微信評論,相信還有市場可以挖掘
科友
這樣真的好嘛?想賺錢就可以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