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要追擊 但豈止一步之遙
OTT持續蠶食運營商傳統業務,如無法另辟蹊徑,運營商將成專賣流量的“專業運營戶”了。
0
科客苛刻點評:低估了OTT發展的速度,運營商現在只能拋棄對語音及SMS業務的傳統依賴,另辟新的經營模式才有可能繼續壯(long)大(duan)。
電信今天開放了飛Young個人定制套餐業務,移動的融合通信明日也將露相,這看似大赦天下的節奏其實只是運營商對語音和短信收入的跳懸崖態勢,急了。
農夫與蛇
現在的手機號碼,更多只是用來注冊各種各樣的應用軟件,有了微信等OTT業務,這幾年,全民每個月剩余的免費通話和短信換成奶茶也可以繞地球好多圈了。
小編先科普一下:OTT是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語音短信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
不知道現在用微信電話本的人多不多,但它的出場戲份可是特別重,儼然一部《微信威脅論》登頂11月最暢銷排行版的架勢。當時坊間高人分析四起,甚至有“移動聯通電信將動用國家力量合手滅騰訊“的謠言。
就如小學寓言故事《農夫與蛇》,運營商養大了OTT,才驚嘆:原來是來吃老子的!
運營商與OTT的情緣是很復雜的,想合作,又不甘合作,更擔心其他運營商先合作。心急于OTT蠶食業務,索性自己發展,于是就有了電信與網易的易信,聯通與騰訊的沃信和移動力不從心的飛信和終極大招融合通信。三巨頭分兩路——聯通電信的擁抱合作和移動的正面迎擊。
聯通電信 甘做OTT背后的女人
你肯定聽到過這樣的勸告,“用聯通吧,流量用不完。”OTT的運作基于流量,聯通電信除了推出自己的OTT,還相對降低客戶流量使用成本,真是年度最美運營商。電信飛Young的全面開售,意味著用戶可以齋買流量,1G=51.2元!
但隨著WiFi普及,這種模式最終只能讓運營商從大魚大肉落到吃齋喝粥。除非能與OTT探索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或是如移動一般自耕自種,不然聯通電信只能是OTT背后的…拉鏈。
融合通信 難破困局
可畢竟入局太晚,運營商現在才想搞社交,難。QQ微信等已經形成了一個以社交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對于用戶而言,用微信還是融合通信,不是誰的功能多的問題,而是看社交圈在哪。至少在現在90和蛋蛋后一代的社交習慣已經養成,融合通信真的只能“找下一代造福了”。
融合通信也是流量消費模式,那么要真正推行,首先砍掉的就是移動的月租費用和小編一直覺得十分不合理的來電顯示費用,其次就是移動昂貴的流量包。這樣,移動就必須均衡處理好在自身傳統業務和融合通信之間的收費盈利問題。
另外,融合通信目前只是移動一個人的戲,如果無法跨運營商運行,那很快也會步飛信后路。按照這三家的發展歷程,打破壁壘難度很大,如果只是在移動的獨立王國里融合,那還不如換卡了。
三家兩路,不管怎么走,都是運營商企圖在傳統業務無止境下滑的絕地反擊,但事態已如此,追上又豈是一步之遙。
注:科客網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與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科友
你好,科客,welcome to China!
科友
作為一個體制外的人,已經說的很到位了
老虎
我期待,處處是WiFi
科友 回復 老虎
鐵塔不知道會放什么招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