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印度!國產手機,約嗎?
盡管小米在印度受挫,但一加、vivo、華為等國產品牌都已進軍印度,這是境外約架的節奏么?
0
科客苛刻點評:國產手機出征印度開掛ing,小米雖暫時受挫,但華為、vivo、一加都不是省油的燈。搞機約架印度,不遠了~
提到印度,筆者過往的印象大致只有人口僅次于中國、用右手吃飯、微軟CEO納德拉是印度人、運營商很多(超過10家)等少數標簽。不過最近印度二字頻頻出現在眼內:小米手機因與愛立信專利糾紛而在印度暫停銷售、12月15日vivo手機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發布會推出新品進軍當地市場、一加手機開始發力印度市場、華為計劃在印度投資千萬美元建立電商渠道……
印度,中國鄰國,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智能手機普及率不高但增長非常迅速, 數據顯示印度2013年人口已達12.1億位居世界第二,而據中興通訊給出的參考資料,2014年印度LTE建設預計會實現100%增長,另外印度市場非智能機份額仍高達71%,換智能機的需求規模高達數億臺。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手機市場呈現整體增長放緩的趨勢,白熱化的競爭未來勢必淘汰一部分品牌,走出國門成為許多本土手機保持長期競爭力的可行之道。綜合以上信息印度顯然是繼中國之后又一潛力巨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多家國產手機品牌不約而同瞄準這一新興市場絕非巧合。
早在2013年底,vivo總裁沈煒就曾公開表示在內的未來五年,vivo將聚焦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際市場,最近vivo成功登陸印度市場,可謂是兌現了當時的承諾。
今年小米公司在印度開放數輪小米3、紅米Note手機的搶購,幾秒便遭搶光的場景幾乎是復制了小米手機當年在國內剛開賣時的成功。進入印度市場不到四個月之時,小米相關機型在當地的累計銷量已突破50萬部,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還曾豪言,“預計小米在印度市場增長有望超越中國。”無獨有偶,一加手機不久前嘗試在印度以約2200元人民幣的價格進行發售,幾萬臺同樣是瞬間賣完。
小米和一加手機在印度初戰告捷令人興奮,似乎為國產手機品牌走出國門指引了一條明路,然而隨后小米在印度市場受挫又給大家破了一盆冷水:別高興得太早。成功往往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以小米為例,天時和地利都基本滿足,首先是恰逢印度智能機高速增長的初期,時機非常好;地利的話印度是中國鄰國,且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鐵路網、最長的火車線路里程,相對來說交通也較為便利。可惜“人和”還有著很多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出門在外不可不防,尤其是專利,有人用以自衛也有人用來進擊。對于小米手機在印度的禁售,愛立信方面指出,過去三年多一直嘗試與小米公司就GSM、EDGE和UMTS/WCDMA標準的產品的專利許可授權事宜開展對話小米始終拒絕回應,于是采取法律行動。
國產手機出海,要想做強做大,專利始終是繞不過去的檻,以往大家可能覺得歐美國家才會在專利問題方面特別敏感鮮有空子可鉆,所以優先選擇亞洲發展中國家進行開拓,但隨著前不久中興通訊向部分國產手機品牌發專利侵權律師函,再到小米手機在印度因專利遭暫時禁售,現實表明“避風港”只會越來越少, 中國企業需早日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并有計劃的長期投入和積累。
同樣是出境“搞機”,更年輕的一加手機為何能順風順水,這其中并不是耍了多少小聰明,一加創始人劉作虎在接受韓國《朝鮮日報》時表示,“(專利)我們會正視,不會回避。不懂的地方就努力學習,需要交納專利費就應該按規定交納不是嗎?創業的本質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說白了,該花的錢還是要花,長遠來看“不花錢做營銷”只是偽命題, 出來混始終是要還的。
來自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機市場三星占比為17%,諾基亞達到10%,Micromax、Karbonn、Lava三大印度當地品牌的份額加起來占比達31%,剩下的42%份額則由其它品牌刮分。2012年三星在印度市場份額一度高達35.1%兩年不到就蒸發一半,而諾基亞被微軟收購之后將主打Windows Phone機型,兩大品牌未來在印度智能機市場的發展勢頭都不被看好,此消彼長無疑是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發力的大好機會,況且還有數據顯示低價智能機在印度非常吃香,而這些恰恰也是許多中國手機品牌的優勢。
當然僅僅便宜還不足夠,入鄉就要隨俗,印度政策不允許國外在線零售商擁有獨資公司并在印度直銷產品,所以就需要通過與當地本土電商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小米此前選擇的是Flipkart,一加則聯手亞馬遜,此外印度國內眾多的運營商也存在很多合作機會,玩法可以有很多。能夠在中國如此激烈的手機市場站穩腳跟,本土手機品牌征戰印度做足功課交夠學費,產品把好關的話,相信還是大有可為的。
注:科客網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與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科友
入鄉就要隨俗,印度政策不允許國外在線零售商擁有獨資公司并在印度直銷產品,所以就需要通過與當地本土電商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小米此前選擇的是Flipkart,一加則聯手亞馬遜,此外印度國內眾多的運營商也存在很多合作機會,玩法可以有很多。能夠在中國如此激烈的手機市場站穩腳跟,本土手機品牌
科友
印度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