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熱潮之下 傳統自行車制造商難生存
5月5日消息,據《金融時報》報道,在中國共享單車熱潮之下,傳統自行車工廠卻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受到科技進步的影響,傳統的自行車制造商確實陷入了困境。
http://www.07881.cn/Uploads/Bingdu/2017-05-05/590c33c4e4132.jpg
0
環球科技
http://tech.huanqiu.com/internet/2017-05/10601565.html
科客點評:受到科技進步的影響,傳統的自行車制造商確實陷入了困境。
5月5日消息,據《金融時報》報道,在中國共享單車熱潮之下,傳統自行車工廠卻面臨了極大的挑戰,業者表示,摩拜和ofo等共享單車應用,已經造成它們去年國內的銷售額下滑,破壞了傳統自行車的供應鏈和業務模式。現在,有些自行車工廠面臨存亡之秋。
自行車制造商鳳凰公司總經理于越峰上周表示:“自行車商店經營者表示今年銷售減少了,一些店關了。一些工廠轉向生產共享單車,拉高了零部件價格,引發供應鏈問題。”他說:“利潤薄的自行車工廠可能難以維持,甚至破產。”
隨著滿街的自行車隨手可得,現在愿意自淘腰包購買單車的民眾少之又少。今天很多上班人士喜歡共享單車而不是購買自行車。
大部分自行車主的用途有兩種:通勤和休閑運動。目前,國內大部分人購買自行車也仍是將其當做一個短途交通工具在使用。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自行車保有量約為3-5億輛,上海體育學院于去年發布的《自行車運動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騎行愛好者僅600萬人,即使每一位愛好者擁有多臺自行車,其總體的規模也遠小于通勤市場。
據媒體報道,1980年到2014年,北京人騎自行車上班的比例從超60%下降到12%。隨著30年來中國經濟的繁榮,很多消費者買了摩托車、電動車和汽車,地鐵與公交車系統逐漸完善,構成了中國老百姓出行的基本方式。現在,共享單車應用的火熱,扭轉了這種趨勢,便捷與廉價的新興交通方式成為人們出行的不二選擇。
傳統自行車廠商意識到了共享單車帶來的潛在威脅,并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也參與到這個新興的領域中來。其中動作最明顯的當屬老牌自行車廠永久,以及新三板上市自行車公司凱路仕。
共享經濟在另一方面也攪動了中國自行車制造行業。據市場調查公司IbisWorld稱,去年中國自行車銷售收入為110億美元,從業者達15萬人。 共享單車公司的運營更像科技公司,雖然虧損很大,但得到資金雄厚投資者的支撐。
鳳凰公司總經理于越峰稱:“這些互聯網公司更關心流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因此他們推出應用、建立平臺,想著的是以后盈利。” 摩拜在50個城市投放了365萬輛自行車,該公司不是購買和改造傳統兩輪腳踏車,而是決定自己設計,以便于維修和連接互聯網。其自行車的輪子不需要充氣,車身材料不容易生銹,還安裝了GPS,用戶可方便地確定車的位置。摩拜稱:“開始我們曾與傳統自行車工廠談過,但我們想,使用方式非常不同,應該重新設計。”
建造了自己的工廠后,摩拜現在與其他供應商合作提高產量。在富士康的幫助下,該公司稱實現了年產3650萬輛的能力,接近全球自行車總產量的一半。
共享單車公司一年里融資了數億美元,將數百萬自行車投放到中國城市的大街小巷。除了領先的摩拜和ofo,還有超過20家小競爭者加入進來,促使價格下降,迫使他們提供補貼維持市場份額,這點很像Uber。
此前,硅谷創業教父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曾對環球網記者表示,他對共享單車目前的商業模式仍有疑慮,因為沒有商業壁壘,各家競爭者都能任意進入,是共享單車行業目前的挑戰。
永久自行車公司銷售經理Shirley Cheng稱,她呼吁政府更嚴格監管共享經濟,防止經濟再次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她表示:“市場上有很多共享單車供應商,其中很多公司沒有盈利,未來1-2年會有一次大洗牌。”
另一方面,隨著摩拜和ofo參與新加坡和其他國際市場的競爭,銷售到海外的共享單車數量日益增長。傳統自行車制造商難以應對。鳳凰開始為ofo提供自行車,這些自行車更廉價、更具經典風格,只經過少量簡單改造。
永久、飛鴿、鳳凰等傳統單車市場遭遇變局,面臨市場萎縮的局面,出路則很有可能淪為互聯網模式的上游代工廠。添加科客公眾號kekebat,獲取更多精彩資訊。(環球科技,原標題《中國共享單車熱潮來襲 傳統自行車工廠陷入困境》)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
正電拍拍
████████████看 黃 魸 手 機 瀏 覽 噐 咑 幵:275236.c○m 郗蒛資羱!無需下載、直接欣賞,妳嬞鍀!████████████鉆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