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幕的那些賣點:大多都是讓用戶買單的噱頭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目前的各種屏幕“黑科技”,有哪些只是噱頭,又有哪些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在這個用戶體驗至上的時代,你會為了顏值買單嗎?
http://www.07881.cn/Uploads/Bingdu/2017-04-24/58fddba6ca63b.jpg
1
科客網
http://www.07881.cn/news/17801.html
科客點評:在這個用戶體驗至上的時代,你會為了顏值買單嗎?
手機早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而手機屏幕作為人與手機最直接的交互窗口,更是成為眾多廠商創新技術的發力點。自從手機進入觸摸屏時代,各種屏幕“黑科技”百家爭鳴,不斷刷新著消費者對這片黑色玻璃的認識。
現在我們所說的手機屏幕,已經不單指屏幕的顯示層,還包括觸控層和保護層。屏幕技術升級頻率差不多是一年一更,而大多數的升級還是表現在屏幕的顯示效果和屏幕尺寸上。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目前的各種屏幕“黑科技”,有哪些只是噱頭,又有哪些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一切為了顏值的全面屏
自從觸摸屏成為主流,人們對屏占比的探索就沒停止過。由于最占位置的鍵盤被虛擬鍵盤替代,在屏幕上做減法成為各家廠商的拿手好戲。指紋識別還沒普及前,Home鍵在一段時間內被安卓系統內的“三大金剛”代替,而在指紋之別成為標配之后,廠商為了屏占比又將它移至背部。
小米MIX通過犧牲通話質量采用屏幕發聲技術讓手機正面額頭消失,在擁有91.3%屏占比的同時讓Home鍵位于正面。而三星發現曲面屏幕已經無法再讓中框延伸之時,也開始了征用Home鍵位置的做法,雖然后置指紋被人們所詬病,但S8的正面確實在維持極高一體性的同時兼具超高屏占比。
按照目前屏幕進化規律,在不久的未來或許會出現正面都為屏幕的手機,但在解決正面屏幕下指紋、聽筒和前置攝像頭傳感器開口問題之前,全面屏仍然只是一個概念。為了所謂全面屏,使用用戶體驗較差的方案的做法,在筆者看來只是一種嘩眾取寵的營銷手段。不可否認“全面屏”對手機顏值提升、體積縮小方面的功勞,但如果這些優點需要以靈敏度較差的指紋識別、毫無隱私的通話效果、單手操作誤觸頻發之類的用戶體驗缺陷作為妥協,相信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會為此買單。
超越人眼識別的分辨率競賽
2015年,索尼首推4K分辨率手機Xperia Z5,而近期三星也曝出下一代OLED屏幕將擁有4K+800ppi的特性。手機分辨率幾乎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更新著,但電池的續航能力卻完全更不上腳步。在電視屏幕剛剛普及4K之時,很多人家的電視信號還停留在普清階段,目前在手機上也出現著同樣的尷尬。
放大70倍看4K
囿于人眼識別度,相同屏幕尺寸的手機,4K與2K在顯示效果上幾乎毫無區別,但耗電量卻增加了不止一倍。與此同時,受限于大多數消費者所處的網絡環境與手機內存,在線觀看4K分辨率的電影簡直是一種最糟糕的體驗。要不是VR時代的到來激發了人們對手機分辨率的需求,4K甚至2K分辨率在日常使用中都是賣點般的存在,這也不難解釋很多廠商都會為2K手機附贈一個降低分辨率的功能按鈕了。
開啟手機分辨率競賽的蘋果或許要笑掉大牙,想當年iPhone 4推出的Retina技術出發點是為了適應人眼的識別度,但沒想到這卻引發安卓陣營不斷以分辨率為賣點“挑戰著人眼的極限”。現在iPhone 7 Plus的分辨率也只1080P,在不使用放大鏡正常距離觀看屏幕時,你根本不會看出他與索尼Xperia Z5在清晰度上有什么區別。
看似貼心的護眼模式靠譜嗎?
在小米6發布會上,雷軍第一次把護眼技術當做“黑科技”單獨拿出來說。官方對該技術的說明分為三點:降低藍光同時黃光不泛濫;1nit最低亮度;4096級背光調節,可以說是基本從用戶體驗角度來打造護眼技術。這不禁讓人想起iOS 9更新的Night Shift功能,蘋果第一次將屏幕色溫調節集成到控制中心中,可見其重要性。
那么小米6的護眼技術和iOS的Night Shift有什么區別,對人眼真的有保護作用嗎?首先兩者原理相同,但前者是從硬件層面實現消除藍光,這樣才能做到色溫不會瞬間向暖色調傾斜,色彩較后者自然些。雖然醫學研究得出藍光對人眼疲勞度堆積效果最為明顯,但就算你全程使用護眼模式玩手機,該近視還是近視,該疲勞還是疲勞。護眼模式能做的,只是在短時間內讓你覺得眼睛不會很快疲勞。
另外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王凱介紹說,大自然戶外發出的藍光比手機發出的更多,讓眼睛疲勞的原因還是在于長時間對著屏幕和眼睛與屏幕距離過近。所以護眼模式其實是變相讓你對著屏幕的時間變得更長,要想眼睛不疲勞,還是得注意手機使用時間,休息的時候多望望遠方。
3D Touch和屏幕下指紋
從每一次新iPhone發布的半年前開始,互聯網都會充斥各種對這部年度手機的YY和曝光。今年,加入屏幕下指紋技術的新iPhone又被吹上天,就如iPhone 6S的3D Touch技術。那么,這兩項技術真的是改變未來的創新嗎?
3D Touch確實在觸摸屏的輸入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創新,但卻還沒到劃時代的水平。3D Touch在iPhone上很多時候只是扮演著小功能的角色,這一點從安卓機并沒有集體向iPhone該功能“致敬”上不難看出。目前對屏幕下指紋技術的相關報道還不多,所以筆者也不好評論。雖然3D Touch技術脫離了屏幕尺寸和顯示效果這個升級怪圈,但較差的用戶體驗卻使得它的宣傳效果不如后者直接。真心希望蘋果能拿出些真正的創新,也希望屏幕下指紋技術能成為一項重現蘋果昔日輝煌的新技術。
小結:屏幕“黑科技”經常打著美麗參數的幌子讓我們在選購手機時不知不覺被吸引,尤其在沒有體驗真機的情況下很容易就為這些虛無的功能買單。筆者建議消費者們在買手機時還是得從自身需求出發,再配合一定程度的使用體驗再購買,畢竟每天都要把玩它幾個小時,用戶體驗不好就是花錢遭罪,對吧?
注:科客網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與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蒂雅瑪特
████████████看 黃 魸 手 機 瀏 覽 噐 咑 幵:275236.c○m 郗蒛資羱!無需下載、直接欣賞,妳嬞鍀!████████████自總
普小賢
點贊發財
健健6
哦哦噢噢
溫暖001
閱讀點贊
espn
講得不錯
ZXQXXQ
.點我發大財哦!
ZXQXXQ
∵.點我發大財哦!
夏青123
`點我發大財哦!
夏青123
.點我發大財哦!∴
daobaju
閱讀點贊。
閃靈通
從自身需求出發。
其人
支持發現
岐人岐事
一文支持一下
東方紅霞
看看過得
ks6305
一文一下
巍崍
點贊發財
luozhoxu
牛逼哄哄
飛華
謝謝大家的點贊
靜觀風聲
呃呃呃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