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阿諾:通信再婚男沒有春天
至今,通訊圈里還沒有一樁依靠聯姻做強做大的生意。相反,合并帶來的僅僅是不斷裁員與規模不斷縮減的惡性循環的殘酷現實。
0
科客點評:一場前途未卜的合并。
通訊圈最不缺的戲碼就是合并。近日,諾基亞發布聲明稱,將以156億歐元(約合1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電信設備廠商阿爾卡特朗訊,新公司將此采用諾基亞品牌,阿爾卡特-朗訊將從此成為歷史。
諾基亞在聲明還表示,意圖收購后者以強加自身電信設備業務,更好地與愛立信展開競爭。
聲明中其實還有難以啟齒的“潛臺詞”:如果不盡快收購阿朗的話,那么,別說是與愛立信展開競爭了,很可能,按照中興的發展趨熱,這兩年就將把諾基亞和阿朗都統統甩到后面,畢竟只有20億美元的差距了。華為2015年就毫無懸念地超越了愛立信。按照通訊圈最終將形成“三分天下”的市場格局,這將是最壞的結果,沒有更壞。
根據五大設備商2014年財報,從高到低排名依次為華為、愛立信、阿朗、諾基亞和中興通訊,2014年收入分別為465億美元、293億美元、159億美元、154億美元和131億美元。
諾基亞披露,按2014 年財年兩家公司合并財務情況計算,合并后的公司預計將擁有259 億歐元(以今天匯率計算,約合274.8億美元)的凈銷售額。
這是一個看起來非常美好的數字。但除了兩個再婚人,基本上無人對這一通信圈史上最復雜的聯姻喝彩,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摩托羅拉、朗訊,所有通訊圈的破落“貴族”都匯聚在一起。在當日的美股交易中,諾基亞下跌4.1%至7.96$每股,表明投資者對合并后公司前景看淡。
因為,至今,通訊圈里還沒有一樁依靠聯姻做強做大的生意。相反,合并帶來的僅僅是不斷裁員與規模不斷縮減的惡性循環的殘酷現實。通過合并來擴大市場規模和增加占有率,只是合并公告中一個美麗的“肥皂泡”。
從破產的北電,以及聯姻各方此前的悲慘重組經歷來看,更加悲觀的看法是,不合并馬上就死,聯姻至少可以避免死得更快而已。
重組史=裁員史?
讓我們回到2006年。那一年,諾基亞與西門子合并,阿爾卡特與朗訊合并,整個通信產業正在走向“融合”。
2006年4月3日,阿爾卡特公司與朗訊技術公司以134億美元的價格達成協議,合并創建一家價值360億美元的全球通信方案公司。根據兩家公司2005年的財報,合并后新公司的營收規模約為210億歐元,員工為8.8萬人,預期將成為僅次于美國思科公司的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制造企業,其年營業額可望達到210億歐元,公司市值約達300億歐元。
同年6月19日,諾基亞與西門子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兩家公司將合并電信設備部門,到2010年,合并后新公司每年將節省15億歐元的開支。根據兩家公司2005年的財報,合并后新公司的營收規模約為158億歐元,員工為6萬人。
當時即將出任新公司董事會主席的現任諾基亞首席執行官康培凱表示:“我們相信與西門子合作,是擴大公司規模優勢和建立廣泛的產品組合最有效的途徑。這是我們參與全球競爭并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的必備條件。通信行業正在經歷融合,一個強大、獨立的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公司具備理想的優勢,將幫助客戶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應對技術融合的挑戰。”
西門子首席執行官柯菲德博士表示:“成立合資公司是持續加強我們市場地位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我們為客戶提供最先進的融合技術和服務。新公司不僅目前擁有強大的能力,同時具備極佳的發展潛力和未來增加盈利的能力,將成為行業領袖。”
以上兩次高調合并,引發市場對歐美基礎電信設備制造商將展開頻繁并購及合作的猜測,而這些公司目前都面臨著亞洲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
盡管諾基亞與西門子、阿爾卡特與朗訊的合并看起來是一樁美好的婚姻,但是和所有跨國購并一樣,合并后的生活卻并不幸福。
2007年至2014年之間,諾基亞與阿朗的營業收入呈現下滑趨勢,尤其是阿朗,下滑趨勢明顯。
(備注:諾基亞數據未含終端業務)
2007年至2014年之間,阿朗僅2011年盈利,其他年份均為虧損;諾基亞從2012年才開始轉正,目前利潤情況相對改善,但資本市場對其評級下滑。2011年開始,美國標普對諾基亞債券評級逐年下調,從2011年的BBB+逐步降級為2013年的B+(垃圾級),目前正考慮出售其HERE地圖業務,以盡早擺脫其垃圾評級,降低公司債務。
(備注:諾基亞利潤僅取系統產品的營業利潤,阿朗利潤為凈利潤)
2007年至2014年之間,諾基亞與阿朗先后歷經多次裁員。其中,諾基亞從合并前的6萬人,壓縮到2014年的4.2萬人,人員優化幅度高達30%!阿朗從合并前的8.8萬人,壓縮到2014年的5.22萬人,人員優化幅度高達35%!
從以上數據看到,雖然經歷長達八年的磨合及發展,2006年的兩場合并,并未顯著改善諾基亞與阿朗的市場格局。阿朗并未按其預期,成為僅次于美國思科公司的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制造企業;諾基亞既未實現收入的持續增加,也未顯著提升其發展潛力及盈利能力。
最后的收購嗎?
回到2015年,諾基亞與阿朗合并后,雖然規模可以位居全球電信設備供應商前列,但能否做到“大而強”則還是未知數。在耗費如此巨大的組合費用之后,再次合并是否會加速設備商的業績折損?能否達到“1+1>2”的超值效應?
從技術層面來看,諾基亞對阿朗的收購主要互補其有線和IP路由,以及美國等市場的短板。但未來競爭關鍵已經不在純電信技術本身。諾基亞在聲明中也表示:“合并后的公司將加速未來的技術發展,包括5G、IP和軟件定義網絡、云計算、數據分析,以及傳感器和成像。”但合并的雙方在這些人才和技術方面并沒有優勢。單從5G技術上看,諾基亞和阿朗已遠遠落后于華為、中興和愛立信。而從當前移動互聯行業來看,西方通訊企業在新技術的研發上則更是整體落后于中國企業。
而重組過程中的各種“魔咒”是否能順利解除更是當務之急。合并后超過10萬人的規模勢必將面臨滴血的人員裁減,人員重組與強勢法國政府保障就業如何兼顧、來自2大洲、3大國、5大企業的跨國跨企業文化如何融合。任何一個問題沒有擺平,重組都將功虧一簣。
在所有關于重組的理論和數據中,人心往往是最難衡量也最易忽視掉的,而這實際上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所有的重組活動中,身在其中的人更多關心確保各自的位置與利益分割。在阿朗中國公司的員工朋友圈中,現在討論得多的是“被辭職”。畢竟是弱弱結合,大多數員工并不會像公司聲明中那么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更關心重組過程中的裁撤與勢力變化、而不是公司所希望的那樣專注于技術或市場。
而員工層面的動蕩和士氣受挫將必然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企業層面的動蕩也會影響到客戶的信心,一環扣一環,這也是重組企業最初兩年往往會面臨原有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搶占的原因之一。
信心是黃金。對諾基亞來說,不僅是重組企業架構,更重要的是還要重建信心和公平秩序,而這將是一個比重組還要緩慢的過程。
悲摧的阿諾,如果這次還不成功,就只能求愛立信給收了!
關注科客網官方微信kekebat,獲取更多精彩資訊。(文/Young)
慕少艾
████████████看 黃 魸 手 機 瀏 覽 噐 咑 幵:275236.c○m 郗蒛資羱!無需下載、直接欣賞,妳嬞鍀!████████████住狀
有希子
喔,大手筆呀
米卡杰
諾基亞還有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