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為“身后事”做安排的服務
在你的人生故事講完之前,可以用這些服務提前做些準備,離開后還能發郵件、視頻。
0
科客點評:雖然不太吉利,防患于未然也是沒錯的,這也是在這個世界繼續存在的另一種方式。
這些不是你希望盡快用上的服務。
網絡上有千千萬萬個賬號不再更新,如果將那些變為灰色的頭像剔除,也許這世界上的賬號總數會發生驚人的改變。有些是因為賬號被使用者停用,有些則是因為賬號主人已經去世了。
在大多數情況下,家屬要獲得逝者的各類社交網絡賬號和密碼總會受到服務條款和法律法規的限制,而存在于網絡上的個人信息與使用痕跡也成為需要進行處理的遺產的一部分。
我們紀念逝者,試圖在社交網絡的痕跡中追憶逝者的點點滴滴,有時候也許會拼湊出一個不太熟悉的形象。電影《P.S. 我愛你》里,女主角從三十歲生日起不斷收到已逝愛人的來信,在一封封提前寫好的信里,女主角終于走出了失去摯愛的痛苦。
其實,有一些公司愿意提供這樣的一些服務,讓人們有機會提前在網絡上安排生存在賬號和頭像背后的“網絡人格”。
在離開后還能發郵件、視頻
鼓浪嶼上有種慢遞服務,允許使用者交納一筆托管費用,委托驛站在指定的時間寄出一張明信片。常見的明信片內容是一些沒能當面說出的話,紀念日的祝福,或者一些想告訴對方的秘密。等待時間可以是幾個月,一年或者幾年,最高不超過 10 年時間。
如果把這件事轉移到郵件上來,時間可以更精確、填寫的內容也不止兩行字。比如可以把游戲中的賬戶送給指定的人,轉送電子書、和音樂賬戶。所以一些服務提供商,開始提供以死后郵件投遞為主題的定時郵件服務。通常服務商用于測試該郵箱仍在使用的方式,是每隔一段時間向注冊郵箱發送一封測試郵件。如果很長時間一直沒有郵箱活動跡象,用戶的狀態會被判定為離世,然后開啟郵件發送開關。一些定時郵件會按照用戶的要求,陸續發送給指定聯系人。
坦白說這類服務沒什么技術難度,提供商也比較多,但當中不少看起來像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事實上可能也是)。 Knotify.me 網站的優勢是它界面看起來很現代,又額外提供了快捷編寫功能。用戶可以選擇 Others 寫長信、添加附件,也能托管社交網絡賬號,讓合適的人可以在用戶去世后取走、修改這些服務器上的內容。Knotify 的付費用戶可以自定義提醒郵件的發送頻率。
另外一個 MyGoodbyeMessage 也算好用,因為它有一個配套的手機應用,專門用來設置下次郵件提醒時間和延長下次提醒的時間。
除了定時發送郵件以外,也有視頻的定時發送服務 Vuture。作為 iPhone 應用, Vuture 可以定時發送視頻給收件人,同時在服務器上進行備份視頻副本。收件人不局限于郵件聯系人,也可以通過手機通訊錄發送彩信。
Vuture 的應用談不上好看,只是越來越多的視頻是從手機上錄制下來,所以它補充了之前這類服務在手機端的缺失。
不過幾乎所有這類服務提供商都在用戶協議里寫了免責聲明:不保證服務不出錯,也不保證能一直提供服務。所以選擇一個服務,指望它能堅持到幾十年后,也得對自己的運氣和判斷有點信心。
儲存所有的用戶名和密碼
只有少數人細數過自己有多少銀行賬戶還沒消、申請了多少社交網絡、交出多少份相同的密碼。 Estate Assist 想要做一份萬物清單,將線上線下所有的賬戶、紙質檔案和電子文件集中儲存在云端。它提供了全面的個人資產目錄,按照這份目錄細數一遍,剩下來什么就清楚了。
等到證明了用戶已去世(通常使用指定聯系人上傳證明的方式),這些內容就正式公布給指定的聯系人。
把這些重要的信息集中儲存在云端,也要承擔一定風險。比如遭遇服務終止或者信息泄露。Estate Assist 能給出的只是自己資金充足,并且如果服務終止,也能導出數據。
為離開之后準備的愿望清單
倔強的人可能對很多事都有精神潔癖,死后也不希望愚蠢的孩子搞砸自己的葬禮。死亡有什么可害怕的,每個人都要走這一步,只有那些原本能夠控制而失去了控制的東西,才會讓人夜里驚醒。
Afternote 側重記錄私人喜好。人們可以放心地記錄一些日常談話中不太好談論的話題,比如制定遺愿清單,講出自己對葬禮的喜好等等。
可以遠遠早于一個人預見自己的自然壽命即將終止就開始使用這項服務。如果每當有重要的事情發生就去記上一筆,在一切結束前自己就已經有一份相當密度的個人傳記記錄了。
家人使用的紀念頁面
一個人離開世界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但是牽動的可能是很多人的感情。在紀念活動中,家人和朋友也需要一個平臺來分享對死去的人的懷念。
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 Facebook 推出了一個叫做“紀念賬戶”(Memorising Account)的功能。在當事人過世之后,親友可以申請將他的賬戶設置成紀念賬戶。用戶在生前指定一個“數字繼承人”此時可以對賬戶做“有限”的修改,比如發布新的消息作為訃告,修改頭像,通過新的好友請求。也可以選擇完全刪除賬戶信息,或者下載整個賬戶的數據包。
同時這個這個賬戶也將不再出現在任何推廣欄中,比如“你可能對 TA 感興趣”類的推廣,會避免推薦一個已經過世的朋友。
除了大公司在社交網絡上設立的功能,2012 年上線的 Keep Their Memory Alive(讓記憶栩栩如生)是另一款能夠獨立在 iPhone 上使用的應用。它也能能夠建立紀念頁面,讓家人和朋友在社區里討論和分享逝者的故事。
發布在線訃告,接受送花
在東西方國家,親戚、朋友和同事都會特意從外地趕來參加葬禮。因為人們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大,熟悉的朋友很可能無法及時到場。這時一些網站就提供收取一定費用發布在線訃告的服務,并且在頁面上直接接受親戚、朋友送出的花籃。
2009 年時,這家叫做 FuneralFinder 的訃告發布網站正式上線。Funeralfinder 經營自己的在線商店,專門銷售用于葬禮的花籃。它也是少數真正能夠盈利的服務,其他多數采用免費(廣告)模式或者年費盈利模式的服務都在生存線上掙扎。它卻能依靠自己的盈利從 2009 年經營至今,到現在它還在每天發布葬禮訊息。
可以肯定的是 Funeralfinder 不會跟數據庫比是否是信息最全的,也不會說自己要改變世界,它解決的就是一種單一的需求——讓不能到場的人能方便地表達感情——并在目前滿足了它。
這些大公司各有各的紀念規則
一直以來,家人是否能夠該被允許從逝者的社交賬戶獲取信息,都是存在爭議的。各家大公司一句各自不同的用戶協議,有不同的處理辦法。Gmail 和 Hotmail 賬戶使用者如果被證實死亡,那使用者的繼承人可以獲得郵箱賬戶的登錄權;而雅虎規定除非獲得法庭調查令,不能協助家人進入逝者的郵箱。
Google 旗下的所有服務都接入了一個“無活動賬戶管理器”(Inactive Account Manager)功能。如果 Google 發現用戶在一段時間內不再使用 Google 的任何服務,它會先用郵件進行確認,沒有回復后進入停用流程。按照之前的設置,它會開始向選定的至多 10 個好友發送數據包。比如 Gmail,Google 日歷,Google Drive,圖片處理軟件 Picasa 等等的數據。
維基百科對貢獻了數百條條目的編輯會使用特殊的紀念方式,在它單獨的紀念頁面中列入逝者的信息。在確認編輯去世之后,為了防止惡意修改,他所編輯條目再被修改都會受到一定保護。
總的來說,大公司提供的及服務還是要比小公司要更可靠些。
因為小公司未必能活得比用戶更長久。最早為逝者提供紀念服務的網站在 2005 年出現,2010 年時曾經有大量的永生日記、賬戶托管服務誕生。但 5 年以后,當我們試圖再次打開當初的一些網站的時候,其中許多已經變成了 404 Not Found 頁面。當中有讓你提前寫好 50 年的消息,自動在社交網絡上更新 Futuris.tk、提供定時郵件服務的 GreatGoodbye 等等。總之,不要抱太高期望就好。(好奇心日報)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
伊集院麗
████████████看 黃 魸 手 機 瀏 覽 噐 咑 幵:275236.c○m 郗蒛資羱!無需下載、直接欣賞,妳嬞鍀!████████████紫坐
米羅
也是一種紀念還是不夠灑脫?
海豪
看了居然略傷感?!